臺語《搖嬰仔歌》歌詞:「嬰仔嬰嬰睏,一暝大一寸。嬰仔嬰嬰惜,一暝大一尺。」可見古人早就發現睡眠對孩子的重要性!孩子身體成長發育最需要的生長激素,在熟睡期分泌最多,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生長激素,才能促進身體成長。孩子睡著後,大腦會把整天的記憶做個總整理,去除不重要的記憶,只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以形成長期記憶。大腦也會重新組織與認知白天學習的內容,因此睡眠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。想要孩子學習效率好,就應該讓孩子睡得飽、睡得好!
怎麼評估孩子睡得好、睡得夠?
一般來說,孩子剛出生時所需的睡眠時間最久,且白天與晚上的睡眠時間長短一樣;隨著年齡漸增,總睡眠時間逐漸縮短,白天也越睡越少,到5歲後幾乎就不需要午睡了。
年齡 |
每天總睡眠時數 |
睡眠特徵 |
新生兒 |
16~20小時 |
1~4小時睡眠期之後醒過來喝奶1~2小時,白天與晚上睡眠時間一樣長 |
嬰兒 |
4個月大:14~15小時, |
3個月大:睡眠期3~4小時 |
幼兒 |
12~14小時:白天小睡一次1.5~3.5小時 |
常會半夜睡醒 |
學齡前兒童 |
11~12小時,白天小睡逐漸減少,約5歲後停止 |
20%會半夜睡醒 |
睡眠週期會依序從「非快速動眼期」進入到「快速動眼期」,完成一個週期的時間約為90分鐘,因此,一個晚上大約會有4~6次以上的睡眠循環。
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孩子來說,無論處於哪一個睡眠週期的階段,都與大腦及身體發育有不可或缺的關係。因此,確保孩子擁有足夠的睡眠長度(睡得飽)與週期完整性(睡得好)都非常重要。
解析6種嬰幼兒睡眠問題
①入睡困難
原因可能是未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、環境干擾(包括燈光、聲音、幼小弟妹的哭聲等)、身體疾病、就寢環境的改變及睡前的害怕等。一般主要照顧者要先了解孩子無法入睡的原因,經由養成良好定時的睡眠習慣,改善就寢環境的品質,並了解孩子睡前害怕的內容,給予情緒的支持及認知上的改變來改善入睡困難。
②規律重複性的動作
常發生在將入睡、淺睡或由睡將醒時,其症狀包括身體前後搖晃、搖頭、撞頭等動作,九個月大的孩子大約三分之二會出現這些動作,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;四歲大時,只剩8%孩子還會出現。一般來說這些是發展過程的現象之一,主要照顧者只要選擇適當的寢具防止受傷即可,不要搖醒孩子以免睡眠中斷,若主要照顧者會因此而無法入睡,則不宜與孩子共睡一床。
③夢魘(做惡夢)
大多發生在睡眠的後半段,夢魘發生時常伴有驚醒和自律神經亢進,例如:心悸、冒冷汗、顫抖等症狀,孩子依稀記得惡夢的內容而不敢再入睡。三至五歲的兒童中,大約10~50%的人其夢魘的頻率多到引起主要照顧者注意,主要照顧者只要給予安慰和安全感,大多數孩子可以再入睡。
④夜尿症
大多出現在睡眠的前半段,一般正常的孩子在三歲左右其膀胱功能已趨成熟,大多數晚上睡覺不需要再包尿布,一般認為心智年齡四到五歲的孩子還有夜尿情形、或是原本晚上已不需要包尿布者又再出現夜尿者,宜請兒童精神科醫師評估和治療。
⑤睡眠中斷(夜醒)
前面所提的幾項睡眠問題均可能造成睡眠中斷,另外夜間過量的水分攝取也是原因之一,有些孩子睡前喝了大量的牛奶,半夜因尿布溼而哭醒,主要照顧者以為孩子餓了或認為給奶喝是最快的安撫辦法,因此而餵了大量牛奶,如此可能一夜醒來數次。
另外,孩子可能醒來害怕或想玩床邊的玩具,或吸引主要照顧者的注意而半夜不睡。一般來說,餵母奶和主要照顧者同睡、睡房兼遊戲間或是孩子晚上醒來時主要照顧者給予許多注意,以上都會增加夜間醒來的情形。
⑥和呼吸系統有關的睡眠中斷
不論是中樞性或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斷,主要照顧者都可以發現夜醒、短暫間斷性呼吸中止、白天嗜睡和疲倦的情形。若屬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斷的孩子,看起來較呆滯、張口大舌、眼皮腫脹、用口呼吸和吞嚥困難;扁桃腺及周邊腺體腫大是常見的原因。
如何確認孩子是否有睡眠問題?
□1、打鼾聲音很大。
□2、睡了整晚後,睡醒仍覺疲倦。
□3、睡醒時覺得頭痛。
□4、在白天嗜睡、或睡著。
□5、很難入睡、常常在半夜裡或清晨即醒來。
□6、經常有上呼吸道感染。
□7、脾氣煩躁、易怒。
□8、靜不下來、好動或注意力不集中。
□9、體重不增加。
□10、在學校表現很差。
□11、行為異常或學習能力很差。
□12、高血壓。
□13、睡眠時容易流汗。
□14、不尋常的睡眠姿勢。
□15、尿床。
以上只要出現一項情形,都要懷疑孩子有睡眠問題。
(此表格適用於學齡前幼兒到學齡兒童)
有效解決孩子半夜哭鬧不睡的方法
孩子在一到三歲這段期間,除了學走路、說話、吃飯、上廁所以外,若能晚上自己入睡、半夜醒來時又能很快地睡著,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。孩子在半夜爬起來哭鬧,可能是主要照顧者最常遭遇的問題,通常他們會把正在半夜哭鬧的孩子抱出來,或許會搖動孩子、唱歌給孩子聽、提供食物、講故事等,甚至把孩子帶到主要照顧者的床上一起睡;有時有些照顧者會讓孩子在電視前睡著,再把孩子抱到床上,但以上這些讓孩子睡著的方法都需要主要照顧者的出現及參與,造成孩子不知要如何獨自入睡。
要解決孩子時常在半夜哭鬧不睡覺的問題,就是當孩子半夜哭鬧時,進房察看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地方,例如:發燒或其他問題,假如沒有,應輕聲安慰、拍拍孩子,但不要把孩子抱出來,在孩子房內待個2到3分鐘,然後離開房間,儘管孩子依然哭鬧;如果孩子繼續哭鬧,等個5分鐘再入房查看,依然待個2至3分鐘然後離開;如果孩子還是繼續哭鬧,等個10分鐘再入房,然後離開。如果孩子依然繼續哭鬧,則再等個15分鐘才進去房間,如此每次均延5分鐘。如果隔天晚上依然如此,那就把上述時間全部再加個5分鐘。
建立良好睡眠原則這樣做!
1.訂立規律的就寢和起床時間。
2.平日和假日作息要一致。
3.睡前不宜從事亢奮活動或是玩得太瘋狂。
4.不讓孩子餓著肚子睡覺(可給予一杯牛奶或是幾片小餅乾,但也不要吃太飽)。
5.睡前幾小時內不飲用含咖啡因飲料(例如:可樂、奶茶、巧克力等)。
6.白天要有足夠的戶外運動量。
7.臥房要保持寧靜與燈光昏暗,床上不放置玩具。
8.臥房室溫要保持舒適溫度。
9.不要把臥房當作處罰孩子的場所。
10.臥房不宜放置電視。
11.主要照顧者要以身作則。
12.睡眠習慣應該從小開始培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