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,在孩子很小的時侯就十分重視幼兒的口腔保健知識,我們在臨床上最常聽到爸爸或媽媽說:「蛀牙是不是會遺傳?不然我小孩蛀牙怎麼這麼多?」、「醫師,我覺得好不公平,我朋友的小孩糖大把大把的吃,但都沒蛀牙,我小孩不常吃糖,蛀牙卻一堆。」但是,讓寶貝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真的有這麼難嗎?其實爸爸媽媽只要擁有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這一點都不難,只是要抵抗蛀牙這個惱人的小麻煩,確實需要爸爸媽媽與孩子一起努力。現在就讓我們來分享這些日常生活重要的口腔衛教小常識。
蛀牙怎麼來的?
齲齒(俗稱蛀牙)是人類最常發生的傳染性疾病,由於它的發生率極高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2000年時特別指出希望透過各國的努力,在21世紀能降低孩子齲齒的發生率。
齲齒主要是由一種稱為變形鏈球菌所造成的,它喜歡酸性及較無氧氣的環境,同時也是一種競爭性不強,但佔有性很強的細菌。也就是說,這種細菌不太容易與其他細菌競爭而附著於牙齒上,但當它一旦附著於牙齒上產生蛀牙,我們想根絕它便不太容易。因此若想避免讓這些蛀牙細菌長時間留在口腔中,除了不要留下未治癒的乳牙齲齒,也別讓口腔始終維持在一個高數量蛀牙細菌的環境中。
齲齒的發生絕非是在短時間內造成的結果,它一定要有四個要素:牙齒、細菌、食物、時間,這些因素同時發生才會形成蛀牙。當您家中的寶貝開始長牙齒後,便開始暴露在蛀牙的威脅當中。蛀牙的形成是當這些變形鏈球菌黏著於牙齒的表面上時,會利用卡在牙齒表面上的食物或糖分當作原料,進而產生酸來破壞牙齒。而這四項危險因子包括牙齒的不當照護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、大量的細菌
堆積、長時間讓口腔處在酸性的環境中或讓細菌有機會慢慢的產生酸。
親餵母乳也會引起蛀牙嗎?
相信「奶瓶性齲齒」或「哺乳型齲齒」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名詞,很多父母親都以為母乳或配方奶本身就是造成蛀牙的主要原因,其實不管是配方奶或母奶都不會是直接引起蛀牙的食物,而且母乳對您家的寶寶永遠是最佳的營養來源。因此,重點在於餵食的方式和時間,例如:若幼兒在睡前吸食牛奶或母奶的時間過長,再加上睡覺時口腔分泌口水能力的降低,則會使口腔成為一個酸性的環境,若此時口腔內剛好有高數量的蛀牙細菌存在,它們便能利用這個酸性的環境來提高蛀牙的機會。因此,在適當的年齡戒除奶瓶的習慣,及正確哺餵母乳的方式,則會減少您的孩子齲齒的機會。
如何降低蛀牙?
如果可以把上述的四項危險因子強化為保護因子,則可大大減少蛀牙的形成。因此,針對這樣的蛀牙疾病的機制,預防蛀牙可從以下著手:
1.避免讓孩子的口腔過早獲得蛀牙細菌
孩子在出生時口腔內並沒有這一類的細菌,大部分的孩子是經由照顧者或家中其他幼童給予的,因此父母親或家中其他幼童口腔內若有未治療的蛀牙應儘早治療,除了可以確保自己的口腔健康外,還能避免孩子過早獲得蛀牙細菌,降低蛀牙發生的機會。
2.避免牙齒結構影響
臨床上常會有人問我們「我孩子這麼容易蛀牙,是不是他的牙齒天生不好?」事實上,大概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天生的牙齒硬度及結構上的問題。但是有些牙齒的結構或排列,實際上真的會影響蛀牙的發生機率,例如:過深及過窄的牙齒發育溝;過於不整齊的牙齒,則會增加牙齒鄰接面及平滑面蛀牙的機會。但所幸這些問題都能經過一些臨床的預防工作,及居家的口腔保健來達到預防齲齒的目的。
3. 斷絕蛀牙菌的食物來源(主要為碳水化合物及糖)
很多父母都會認為,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很少吃糖還會有蛀牙,但朋友的小孩常吃糖,卻一顆蛀牙也沒有。因為細菌產生蛀牙並不需要很多糖分,因此重要的並不是食用糖類的量,而是食用的時間。舉個例子:若有位小朋友在一分鐘內吃完十顆糖果,而另一位小朋友則是花了一個小時只吃了一顆糖果,則後者較易產生蛀牙。短時間內食用完易引起蛀牙的食物,除了會降低糖分與牙齒接觸的時間,也會避免口腔始終維持在酸性的環境中,進而減少活化蛀牙細菌產生齲齒的能力。
因此,避免孩子在餐與餐之間攝取過多的糖分,更是降低蛀牙機率的不二法門。
4. 減少蛀牙菌附著在牙齒上的時間
要減少蛀牙菌附著於牙齒上的時間,最重要的便是正確的刷牙及適當的使用氟化物,並減少孩子過早接觸一些黏稠含糖食物的機會。
如何幫孩子清潔牙齒?
幫孩子刷牙最重要的是應該依照孩子的年紀,採用不同的策略來幫孩子清潔牙齒。
1.孩子未長牙前
盡量在餵食後以手指捲溼紗布輕拭嬰兒的口腔,將奶垢擦拭乾淨。如此除了可把口腔清潔乾淨外,還可以讓孩子自小習慣清潔口腔的感覺。
2.長牙後到一歲前
除了可開始以手指捲溼紗布清潔牙齒外,也可使用指套牙刷開始刷牙。
3.待孩子一歲牙齒萌發漸多時
此時,建議可以開始用牙刷幫小朋友刷牙,牙刷的選擇以軟硬適中,刷頭大約可覆蓋2至3顆的牙齒大小即可。根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建議(AAPD),開始用牙刷後即可加上兒童的含氟牙膏刷牙,每天以少量氟化物經由刷牙的接觸
而強化牙齒。使用牙膏的量在2歲前為薄薄的一層即可,因為小朋友此時的吞嚥能力尚未成熟,家長可用小毛巾或小手帕將牙齒上的牙膏擦掉。近來有許多錯誤的資訊指出幫孩子刷牙可不用牙膏,美國已有許多研究指出,只以清水刷牙並不
能降低齲齒的發生率。
4.學齡前孩子牙齒的清潔
因為其手部的靈巧度尚不足,父母仍須負起刷牙的責任。如果父母無法在進食後立刻幫小朋友刷牙,最重要的時間點是在睡前好好的幫小朋友清潔牙齒,此時牙膏的量可增為一顆豌豆的大小。爸媽在幫孩子刷牙時,建議讓孩子躺著,這
樣孩子容易將嘴巴張開,爸媽的視野也會清楚,非常容易看到每顆牙齒及每一面。
5.當小朋友年紀漸長後
可讓小朋友自行練習刷牙與漱口,享受刷牙的樂趣,另外可輔以牙菌斑顯示劑的使用,家長從旁監督及檢查即可,但請讓孩子刷完後用鏡子再檢查一次。若是3歲以下的孩子,建議家長最後再幫孩子清潔一次,因為有些死角是孩子自己較不能清潔的地方,例如:後牙的內側面靠近舌頭處,此時建議家長可以站在鏡子前面,從孩子後方指導孩子刷牙。
刷牙的方式
刷牙時每次以2顆牙齒為一個單位,以前前後後的方式刷牙,每個位置每次要刷10下,刷完2顆再換下2顆牙齒,按照順序刷,刷完一邊再刷另一邊(上)排,刷完牙齒的外側面後,刷後牙齒的咬合面,一樣要刷10下,最後刷上(下)前牙內側面。不管是孩子自己刷(最好孩子上小學以後),或是爸媽幫忙刷(孩子上小學以前),都需要注意刷牙順序,尤其是剛開始自己刷牙的孩子,很容易東刷刷、西刷刷,最後忽略一些地方沒刷到而造成齲齒。
對抗蛀牙細菌的阿兵哥-氟化物
氟化物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元素,氟存在於許多我們平常食用的食物包括茶、芋頭、海鮮及飲用水中。大家都知道蛀牙是因為鈣從牙齒裡面破壞出來造成蛀牙。氟能預防蛀牙主要是因為氟跟鈣有非常好的親和力,它能將牙釉質中的羥磷灰石轉化成溶解度更低的氟磷灰石(Calcium Fluoroapatite),進而降低牙釉質在酸中的溶解性。
氟的另外一個功能是抑制蛀牙細菌的生長,氟能降低蛀牙細菌的產酸能力,進而降低蛀牙的速度,而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。使用氟化物來預防蛀牙有幾種方式,一種是局部塗氟(每半年一次),一種是飲水加氟或吃氟錠及使用含氟牙膏,但目前台灣未實施飲水加氟,可選擇吃氟錠,那大家會問:「我有吃氟錠了,為什麼還要塗氟?」如果了解它們的濃度的話,就可知道這兩者的機制不太一樣,通常氟的濃度我們稱為PPM,平常我們塗用的氟漆是26,000 ppm,平常我們用的牙膏是1,000 ppm,而0.25 mg的氟錠溶解在1000cc的水中期濃度是2.5 ppm,所以可以知道它們兩個之間差距是幾百倍左右。平常吃的話,是一種緩慢的塗氟,預防的功用大於治療,可是當你口內已有初期蛀牙時,我們可以藉由全口塗氟讓蛀牙的速度降低,也讓這個初期的蛀牙得到改善,效果會比每天使用氟化物來的好。
最後的小叮嚀
蛀牙是個惱人的小麻煩,除了上述的一些重要的保健小常識外,別忘了還要每半年去找牙醫叔叔或阿姨檢查牙齒,如果孩子及爸爸、媽媽都能一起努力的話,我相信要擁有一口美麗潔白的牙齒一定不是一件困難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