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~3歲孩子比學步兒行動力佳、學習力強,身體動作、語言、認知等各方面發展大躍進,而3歲前的發展通常也奠定未來人生的重要基礎。俗諺「兩歲小霸王」、「麻煩的兩歲」或人生第一個叛逆期,以前的小可愛、小甜心變成了小麻煩、小惡魔!2~3歲幼兒發展特徵說明如下:
精細動作發展中
嬰幼兒的身體動作發展順序通常是依循從頭到腳,從軀幹到四肢,粗大動作比精細肌肉動作發展早的原則。2~3歲孩子已能平穩地走、跑、蹲、站、後退以及前後腳同一臺階地上下樓梯,而揉、捏、剪等精細肌肉動作則尚在發展中。翻書頁、疊積木、拼拼圖需要練習才能成功,厚紙板書、大型積木和有提把的拼圖是適齡的選擇。
獨立自主的生活自理
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進食、潔牙、如廁、穿脫衣褲鞋襪等自我照顧的能力。2~3歲孩子透過生活自理建立自我概念,因此凡事都想自己嘗試,「我自己做」是這時期常說的語句,而2歲前後因生理成熟和較嘉語言表達,同時也是完成如廁訓練的重要時機。
自我中心的社會情緒
這個階段孩子的世界是繞著自己運行的,與人互動時是以自己的角度思考,慢慢才學會考慮別人。在社會發展方面,是屬於獨自遊玩或是各玩各的平行遊戲,要輪流、合作是不容易的。在情緒發展方面,已經具備辨別喜怒哀樂的情緒辨識能力,能從聲音和表情辨別「爸爸,生氣了!」,也產生害怕獨眠、黑暗等恐懼情緒;家有新生兒的嫉妒情緒;看到陌生人會害羞、分離會焦慮等衍生情緒。
語詞彙爆發的口語表達
這個階段是語言快速發展的爆發期,會使用疊字或複雜語句來表達想法或欲望,能理解日常事物名稱,具備基本溝通能力。喜歡說「不要」和提問「這是什麼」,2歲半以後則喜歡問「為什麼」,是個喜歡追根究柢的哲學家。有限的語彙有時無法完整表達意見或想法,低度挫折容忍力變得容易生氣,導致與同齡孩子互動時有較多推人、打人或咬人等肢體行為。
操作探索的認知建構
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2~3歲孩子的認知發展,是透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世界的「前操作期」,其特徵包括:
.動手操作多於口腔探索,來建構對世界的認識。
.以自己感官知覺和想法為中心的思考,很難從他人角度推論。
.缺乏多方面觀點的單一思考而顧此失彼。
.桌子壞了、布偶破了會痛痛的「萬物有靈論」。
.具備配對、比較大小等簡單邏輯能力,也會唱數123。
.開始具備使用簡單語言和動作的戲劇扮演能力,如:扮演「媽媽煮飯」、「醫生看病」等,來表徵他對人事物的認知。
小提醒
,針對2~3歲孩子的發展,建議父母多以具體說明原因以及積極的「可以怎麼做」代替消極的「不行」,提供豐富的語言示範和互動機會,並以多元經驗讓他試試看,培養朝向喜探索、樂行動、有自信的獨立個體發展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