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購物車
  • 登入
  • 開通
  • 會員中心
舞臺劇
商店
教育
  • 教養資訊
  • 達人分享
最新
  • 優惠訊息
  • 活動訊息
  • 網站公告
  • 中獎名單
QA
  • Line@線上客服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客服信箱
close
 線上客服
 育兒便利店
 舞臺劇
訂閱攻略
續訂月刊
親友介紹
線上客服
免費體驗
育兒便利店
訂閱攻略
續訂月刊
親友介紹
線上客服
免費體驗
育兒便利店
Go Back
學習發展
訂閱文章
張旭鎧 復健科醫師
感覺統合知多少?

什麼是感覺統合?

  「感覺」指的是我們獲得的各種感覺刺激,像是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,這些感覺訊息傳遞到大腦之後,接下來就是「統合」的工夫了!大腦必須要把所有的感覺訊息做正確解釋,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與行為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看到桌上有個紅色圓形物體(視覺),拿起來後摸到表皮(觸覺),感覺到重量(本體覺),同時聞到味道(嗅覺),這些感覺刺激傳遞到大腦之後,我們知道這是一顆番茄,可以咬一口吃下肚!

  臨床上寶寶常見的感覺統合不良的狀況,像是走路容易絆倒或撞到桌角、椅腳等,這可能就是因為大腦無法判斷自身與物品之間的距離,也無法判斷自己移動的速度(前庭覺)以及無法正確控制姿勢及腳抬起高度(本體覺),因此容易造成意外。

  除了我們熟知的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等,感覺統合理論更強調觸覺、本體覺及前庭覺。遍佈全身的皮膚感受為觸覺,有助於我們對環境的認知;本體覺主要感受身體肌肉與關節位置的改變,幫助我們控制姿勢;前庭覺則是感受頭部與地心引力的互動,以感受身體的移動感覺。感覺統合是一連串的神經處理過程,大腦在得到外界的感覺訊息之後,經過註冊、整理、組織,促使身體對這環境做出適應性的行為,當全部的感覺系統能夠做完美的整合,寶寶才能表現適當的行為,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。

1歲~2歲感統發展的概況

    到了一歲左右,寶寶開始扶桌椅、牆壁練習行走,在移動的過程中可以同時獲得前庭覺(在空間中移動)、本體覺(雙腳支撐身體重量)及觸覺(手摸到各種物品),因此感覺統合更快速發展,不僅開始放手走、開始跑跳,同時也展開了語言的發展。

  我們常認為唸故事給寶寶聽,就會幫助寶寶學說話,然而從感覺統合的角度來看,除了聽到聲音以外(聽覺),寶寶還要看著大人的嘴形(視覺),這兩種感覺「同步」傳遞到大腦,寶寶才學會什麼樣的嘴形可以發出什麼樣的聲音,加上寶寶接受到大人的表情,也才能體會「話中含意」,才不至於發生媽媽說「你再搗蛋試試看!」結果寶寶真的繼續搗蛋。

6個月~1歲感統發展的概況

  寶寶還小時我們會抱著他走動,並且活動他的手腳,這是前庭覺與本體覺開始整合,因此到了四個月大的時候,寶寶就會出現翻身的動作,並且可以用手肘撐起上半身並抬頭向前看。

  而六個月開始,寶寶能夠更有效率的控制肢體,可以從躺的姿勢到翻身、撐起身體進而坐起來,接著進入到爬行的階段,再過幾個月當力量足夠了,寶寶就會想站起來準備練習行走。

  或許爬行對整體發展的影響很大,因此家長間傳言著「要讓寶寶多爬」的觀念,但卻可能影響了嬰兒該有的正常發展,試想,當寶寶扶著沙發站了起來,原本是全家人看到寶寶的發展邁進下一階段而高興的時刻,卻因為「要讓寶寶多爬」的觀念而禁止寶寶站起來。

  臨床上常遇見到了兩歲還不會走路或走不穩的寶寶,詢問之下原來就是為了讓寶寶多爬的結果!要讓寶寶感覺統合良好,「順其自然」是關鍵,寶寶會自行找尋自己該有的感覺刺激,過度的保護或限制,反而無法幫助寶寶成長。

2歲前的寶寶也會出現感統問題嗎?

  筆者常遇到媽媽帶著兩歲前的寶寶來諮詢感覺統合問題,甚至想要接受感覺統合評估,其實感覺統合就是幫助寶寶各方面正常發展,例如我們熟知的「七坐、八爬」就是感覺統合逐漸成熟的一個階段,因此只需了解寶寶的發展是否符合年齡,就可以大略知道感覺統合是否正常。

  另一個方式是讓寶寶跟同年齡的寶寶一起遊玩,家長就可以看到自己寶寶比別人超前或落後的能力,也可以大略判斷感覺統合的程度,若擔心寶寶的感覺統合有問題,則可以記錄寶寶比別人落後的項目再前往醫院門診,這樣才有助於醫生及治療師判斷寶寶的問題。

  臨床上發現兩歲前有明顯感覺統合問題的寶寶,主要的原因皆在於「刺激不足」,也就是寶寶得到的感覺刺激不夠,這類寶寶生活在「超幸福」的家庭,隨時有爸爸抱著,吃東西有媽媽餵著,所以無法得到足夠的感覺訊息,自然無法做好統合的工夫。

訓練嬰幼兒感統發展的實用遊戲

【6個月~1歲】

小小咖啡杯
道具:附輪旋轉椅。
準備:將旋轉椅放在平穩的位置。
玩法:媽媽坐在旋轉椅上抱著寶寶,讓寶寶直立並與您對望,您移動雙腳讓旋轉椅旋轉,速度大約2~3秒一圈即可,您可以利用旋轉的過程中與寶寶對話。
感統訓練:訓練前庭覺,可以提升寶寶動作控制與穩定的能力。
小叮嚀:寶寶的脊椎尚未穩定與有力,需要家長特別注意及保護。

拍拍麵團
道具:麵粉、水。
準備:請媽媽事前將麵粉和水揉成麵團,可以在地上鋪紙玩,一歲的寶寶也可以坐小桌椅。
玩法:給寶寶一團麵團,家長帶著寶寶雙手擠捏麵團,或將麵團放紙上,帶著寶寶用雙手壓麵團,可以在麵糰上蓋出自己的手印。
感統訓練:擠壓麵團的過程可以提供手部觸覺刺激,而用力壓的方式可以提供本體覺刺激,幫助寶寶力量的建立及動作的穩定。
小叮嚀:使用麵粉較不擔心寶寶可能將麵團放入口中,但需要在遊戲進行前幫寶寶將雙手充分清潔。

【1歲~1歲半】

攔截攻擊
道具:紙球或球池球。
準備:將紙球集中在一處,媽媽坐在紙球旁,寶寶坐在離家長三公尺左右的位置。
玩法:家長拿一顆球滾向寶寶,讓寶寶接球。家長丟球不一定要往寶寶丟,可以隨機往寶寶的左右兩方或是用不同力道丟球,讓寶寶站起來或是爬行去接球。
感統訓練:寶寶看到球並接球的過程可以訓練手眼協調,而前往接球的過程可以提供前庭覺刺激。
小叮嚀:別急著要寶寶快速接到球,因為很容易導致寶寶跌倒,只要練習久了家長就會發現寶寶的速度變快了!

積木倒下來
道具:各種不同形狀的積木。
準備:讓寶寶坐在地上,將積木散放在寶寶面前。
玩法:家長請寶寶拿一個積木給自己,由家長將積木疊到六個以後,可以讓寶寶用手把積木推倒。
感統訓練:寶寶拿積木時,手指指間可以接觸到觸覺刺激,除此之外,這個遊戲更可以訓練寶寶的耐心,必須等到一定數量的積木才可以推倒,而推倒的聲音也是不錯的聽覺刺激!
小叮嚀:要注意寶寶推倒積木的力道,避免積木倒下傷害到家長或寶寶。

【1歲半~2歲】

撕貼畫
道具:壁報紙、色紙、膠水。
準備:將壁報紙鋪在地上,另一邊擺放色紙和膠水。
玩法:將壁報紙平放在地上,家長先帶著寶寶練習將色紙撕開成細長條等不規則圖形,並將少量膠水抹在寶寶手上,再帶著寶寶將膠水抹在壁報紙上,然後拿著撕好的色紙貼在壁報紙上。
感統訓練:再撕紙及塗抹膠水的過程中可以得到豐富的觸覺刺激,並且貼上色紙的過程可以訓練手眼協調。
小叮嚀:避免寶寶將抹有膠水的手指放入嘴巴,家長可以選擇安全的膠水或漿糊。您可以觀察寶寶的能力調整步驟,這個遊戲較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。

翻滾運球
道具:紙球
準備:爸爸和媽媽坐在地上,相距約3-5公尺,球放在媽媽那邊。
玩法:請寶寶躺在媽媽旁邊,媽媽拿一顆球給寶寶,並教導寶寶利用側滾的方式滾向爸爸,並將球拿給爸爸,之後再滾回媽媽那邊拿下一顆球。
感統訓練:翻滾可以提供大量的前庭覺刺激,且翻滾的過程可以加強寶寶肢體控制的能力。
小叮嚀:別強求寶寶要翻滾很多圈,如果發現寶寶速度變慢、反應變慢,就要讓寶寶休息。

 

※感統遊戲資料參考/《阿鎧老師十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》

Benesse and its symbol mark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Benesse Holdings, Inc.
巧連智,小朋友巧連智,巧虎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Benesse Corporation.
Copyright
© Benesse Corporation / 巧虎
客服專線 0800-000-405
行動電話請撥 (02) 2312-0405
  • 關於倍樂生
  • 智慧財產權聲明
  • 隱私聲明
  • 銷售據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