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門診時常遇到家長因為小朋友的鼻塞、流鼻水及夜間咳嗽一、兩個月未痊癒,而帶小朋友來看診。我們常聽到的問題不外乎是:「醫師,我家小朋友感冒一直都沒好,有沒有關係?這是什麼問題?」最後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「過敏」,到底什麼是「過敏」呢?
「過敏」是指生物體對外來的異物(過敏原)所產生的一種不適當反應。當我們接觸到過敏原時,正常人會產生IgG的抗體,但是有過敏性體質的人,只要一接觸到外界的刺激物(過敏原),就容易產生IgE的抗體,並誘發一連串的過敏反應,使我們各種器官組織的細胞出現水腫、發炎或肌肉的平滑肌出現收縮、痙攣等情形,最後產生一系列的過敏性疾病。
常見的過敏症狀包括過敏性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食物過敏、皮膚過敏(例如: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)、過敏性結膜炎等。而過敏症狀以過敏細胞主要表現在何處,就會產生不同的症狀。以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氣喘為例,其實這兩者的成因相仿,只是一個是上呼吸道的過敏、一個是氣管及支氣管(下呼吸道)的過敏,以下介紹常見的三大過敏症狀:
異位性皮膚炎
「異位性皮膚炎」又稱為「異位性溼疹」,是一種遺傳性體質會出現的症狀,但不會傳染。好發於嬰幼兒及兒童時期。皮膚搔癢、慢性皮膚炎、以及皮疹分布在特定位置(臉頰、四肢和關節)就是典型特徵。大部分始自嬰兒期,根據國外研究顯示:大約有50%的病患是在一歲前發病,另有30%的病患則在一到五歲間發病,80%是在五歲前發病。而皮疹初期會皮膚發紅、脫屑,嚴重時會流湯、流水,甚至起水疱,這就是為什麼皮膚炎又叫「溼疹」的原因。長期嚴重搔癢、抓癢的結果就是抓痕累累、遍體鱗傷,隨著病情繼續發展,皮疹越來越粗厚,病灶也會比較不紅,逐漸出現苔蘚化、癢疹或如恐龍皮般的外觀。而分布的位置最早是小嬰兒臉部開始,有少部分的人會慢慢轉移至頸部、四肢伸展側及軀幹部,最後轉到四肢彎曲有皮膚皺褶的部位。
那我們要如何照顧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呢?
一、保持皮膚溼潤:例如擦凡士林保溼,因為皮膚乾燥會使表皮的障蔽功能變差。
二、避免感染:長期的搔抓導致皮膚破皮,應避免繼發性的感染。
三、穿著吸汗及寬鬆衣服:汗水鬱積與過熱的環境會使癢感加劇,造成異位性皮膚炎惡化。
四、避免壓力:情緒上的變化常會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。
五、避免環境刺激物的接觸:如清潔劑、毛衣、尼龍、鎳金屬製品等。
過敏性鼻炎
感冒與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都是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及咳嗽,兩者不易區分。許多家長或醫生會把過敏症狀誤以為是感冒,但是拖了一個多月,小朋友的咳嗽怎麼老是治不好呢?如果仔細觀察,可以發現因過敏而引起的咳嗽、鼻塞等症狀,在早晚或是半夜溫度比較涼的時候,更為明顯。而在白天時卻可能一聲都不咳,且小朋友此時也沒有喉嚨痛、痰多等感冒症狀。這時候要懷疑小朋友並非單純的感冒,而是過敏(包括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氣喘)。
如上述所說的,過敏性鼻炎常見的症狀為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噴嚏、鼻子癢、鼻涕倒流及咳嗽等,有的患者會因為灰塵或冷熱的刺激,出現較明顯的症狀,在季節變化時或早晚特別明顯。
許多家長關心的是:「我家小朋友鼻子過敏需要治療嗎?」基本上,鼻子過敏會有鼻黏膜充血、鼻塞、流鼻涕等症狀,其中鼻塞會使人覺得頭昏、睡不安穩、打鼾、注意力不能集中及眼睛充血等症狀,如果只是早晚輕微症狀,倒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,但如果症狀較明顯而影響生活及睡眠,可以使用藥物治療。另外,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因為鼻腔充血引起鼻竇炎、中耳炎等併發症,不過一歲以下的小嬰兒,因為鼻竇的發育充氣未完全,發生鼻竇炎的比例較少,絕不可把任何流鼻涕的小寶寶都說成有鼻竇炎。
過敏性氣喘
「過敏性氣喘」常見的症狀有:陣發性咳嗽、喘嗚、呼吸困難。患者在平時並沒有症狀,但發作時會開始咳嗽、有咻咻的呼吸聲,甚至會呼吸困難。發作時間多在凌晨病人睡眠時發作(典型氣喘病人症狀)。之所以在凌晨發作,其實是因為此時人體的腎上腺素處於最低的狀態,也是氣管擴張能力最差的時候,所以容易造成呼吸道緊縮(氣喘)的症狀。再來是激烈運動後發作,在激烈運動後,就會開始有咻咻的呼吸聲。這是因為我們在運動時,是用嘴巴呼吸,並沒有經過鼻腔的調節(鼻腔可以使很冷又很乾燥的空氣變得溫暖及溼潤),而直接經由嘴巴呼吸時,空氣沒能經過鼻腔調節,這對氣管來說是一種刺激。
常會引起氣喘的過敏原有哪些呢?有一個試驗是針對一千名臺灣氣喘病兒童進行測試,結果發現最易引起氣喘的是家中的灰塵,佔93.4%,不過實際上最主要還是灰塵中的塵蹣,佔90.2%;其他如:黴菌(因為臺灣比較潮溼)、蟑螂。
對於過敏性氣喘及鼻炎的患者,第一個步驟還是要環境控制:
一、預防塵蟎和蟑螂的滋生,且要避免飼養寵物。
二、在家中不要抽煙、忌過多的裝飾、鋪地毯,且沙發不宜用棉製的,避免吸收溼氣,變成滋生塵蟎的溫床。
三、棉被和毯子要常清洗。
四、夏天時,相對溼度高,可使用除溼機降低相對溼度。
五、避免絨毛的玩具。
結語及小叮嚀
有過敏性體質的父母,小朋友也容易有過敏的症狀,因為這是會遺傳的。而治療原則上都需控制環境中的過敏原,地毯、沙發墊、厚重窗簾等易生蟎及聚集灰塵的家具應少用,亦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及除溼機,改善環境的灰塵及溼度對過敏症有益。當然,如果小朋友的症狀較嚴重,還是得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,以達到良好的控制與治療。
在門診時,常有家長問我:「過敏會痊癒嗎?」這是個難回答的問題,因為這會因人也因疾病而異。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,常好發於嬰幼兒及兒童時期,成人後通常大多症狀會消失。學童之氣喘常在青春期時康復。在7歲以前得到氣喘的小孩,約有1/2之患者氣喘會持續至成年;其餘1/2到青春期之後不會再發作。至於過敏性鼻炎,以臨床的經驗來看,因為是過敏性體質,根治很難說,不過可能因環境及長大後體質的改善(多運動、避免冰涼食物),使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變得較輕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