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同儕相處之間,難免因為做錯事、說錯話而發生爭執。當孩子做錯事不僅不認錯還很倔強時,該怎麼辦呢?
孩子不認錯,通常有下面幾個原因:
原因1:不知道自己做錯了
孩子有時是因為生活經驗不足,不知道自己做錯了,所以不知道需要道歉。
原因2:避免受罰
孩子為了免於心理或身體遭受處罰,就算知道自己犯錯,也會想盡辦法來掩飾、保護自己,希望能夠避免受罰。
原因3:怕破壞自己的形象
孩子大約4歲之後,漸漸具有自我概念,希望能獲得別人的喜愛和尊重,所以不想承認自己做錯了,想保有自己是好孩子、乖寶寶的形象。
原因4:擔心不被疼愛
孩子總希望獲得夠多的疼愛和照顧,因此會擔憂認錯後,不再被別人喜愛。
原因5:孩子真的沒有錯
除了以上原因外,有的孩子不肯認錯,或許是因為他真的沒有做錯事。如果在一般情況下,孩子都能認錯,但是如果孩子突然反應很激動時,就要特別注意與小心,請先做詳細調查與了解具體情況,確認是否真的錯怪或冤枉孩子了。
請鼓勵孩子,承認錯誤並不丟臉,以下提供幾個步驟,引導孩子勇敢認錯:
步驟1:先聽聽孩子的說法
先不要對孩子生氣,有耐心的聽孩子說出企圖掩飾錯誤的原因,就是幫助他們認錯的最佳動力!
步驟2:態度不嚴厲
比較好的方法是用溫和的態度,引導孩子說出實情,同理別人的感覺會如何,並用堅定的語氣,讓孩子理解犯錯後,不要怕道歉,要勇於認錯、勇於改過的處事原則。
步驟3:肯定誠實的表現
當孩子承認自己不對的地方後,家長要先肯定孩子誠實的表現,千萬不要急著指責,避免孩子產生「早知道我就不要說!」的想法,再溫和的告知改正的方法。
步驟4:利用故事引導
家長可以透過繪本,和孩子一起閱讀、討論,例如:「如果你是主角,不小心撞倒別人了,你會怎麼做?」藉由討論和引導,帶領孩子一起經歷故事主角犯錯時內心掙扎的過程,並學會勇敢坦然面對、解決問題的態度。
孩子犯錯時,除了適當的教育之外,家長可以隨時利用身教,表現認錯及說對不起的行為舉止給孩子看,更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