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都知道金錢觀念很重要,但不知道怎麼教?
在小學生家長的聚會中,有人提到:「因為自己理財觀念不好,不知如何教孩子?」
另一位媽媽接著說:「每次給小學生零用錢,他們都亂花,不知道怎麼用零用錢教?」
甚至有人分享:「阿公阿嬤很愛用錢當獎勵,考試滿分給錢,有乖乖聽話也給錢,讓孩子覺得得到錢很容易!」
關於零用錢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金錢觀,我們家六年的零用錢經驗中整理出三個零用錢方式供各位家長參考。
圖片來源:媽咪老師Cindy整理
1.甚麼時間給?
2023年10月,我去趟深圳。和朋友的聚會過程,她兩歲小孩熟練的走進去夾娃娃機店,並跟我朋友拿手機想要刷「微信支付」來獲取夾娃娃的代幣。
現在孩子對於錢的接觸比以前來得更早。可以在孩子約4至5歲對於金錢產生好奇或是有購買慾望時給。我們家則是孩子進入小學,拿到有電子支付功能的悠遊卡學生證時,每週給兩兄弟零用錢。
2.怎麼給?
我希望孩子從零用錢中體驗到父母工作領公司薪水一樣,我在每周日定時定額給零用錢。加上參考桌遊「現金流」玩法,如果每週日沒有主動申請領零用錢,到了周一就沒辦法領。我原本以為孩子們會記得要領,然而曾發生孩子忘記領,後悔沒領的情況。錯過幾次後,孩子們對於領零用錢的時間會特別注意,也會對於日期更有感。
3.與孩子的零用錢約定
家長會擔心孩子們亂花零用錢,應該與孩子討論拿到零用錢要先存多少到「需要的小豬撲滿」,存多少到「想要的小豬撲滿」,用零用錢建立存錢、預算表概念。如何分配零用錢的預算,可以依照各位孩子的想法討論後決定。大部分常見的分配為存一半,花費一半。
(1)記帳認識需要和想要
給零用錢也要培養孩子們記帳的習慣。家長給零用錢的同時,也要給孩子們一本小帳本。說明孩子要清楚記下零用錢的花費。每個月的家庭會議時,家長邀請孩子分享錢花在那裡?共同討論錢是花在需要還是想要?現在檢視這筆消費是否需要調整?
我家有過討論花費內容,孩子主動提出他不應該買樂高人偶包。
他說:「樂高人偶包就像扭蛋一樣,花了錢不一定會買到喜歡的人偶,應該不要買了。」
聽到孩子這樣說,我提出:「網路上應該會有人賣抽到不想要的樂高人偶包,需要幫你看看嗎?」
他說:「樂高人偶已經夠多了,先不需要了。」
與其我們一直阻擋孩子花錢,倒不如讓孩子有花錢的經驗後,與他討論,更能建立孩子的消費觀念。
(2)建立夢想清單
孩子們花零用錢過程來認識需要與想要,並建立自己夢想清單,這正是培養「斷捨離」的觀念。因為孩子們存下不需要的花費,更能買到自己想要的目標。即使面對孩子亂花錢,家長也能在家庭會議中提出討論:「這筆錢的花費中學習到甚麼?下次會怎麼做?」幫助孩子從經驗中學習設定目標和執行計畫。
(3)家事與考試要不要給?
做家事是全家人的責任。如果洗碗是10元代價,以後沒有給孩子錢,他就不願意洗。考試100分要不要給獎金?我家沒有給,因為考試是測驗孩子會或不會,人生還有更多可以探索與學習的部分。考試給錢當獎勵,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。
去年農曆過年前,我家小學生已先收到親友給的千元紅包。回到家後,我問他們:「紅包準備怎麼使用?」哥哥回:「銀行存一半,一半自己管理」;弟弟則是全部存銀行。準備步入青少年的哥哥,越來越有自己用錢的想法,我欣賞他先存一半且尊重他想自主管理500元。弟弟有買千元樂高積木組的慾望,因此會覺得平時零用錢不夠用,但知道「需要與想要」和「存錢的重要」,選擇全部存在銀行。
零用錢是培養良好金錢觀的好方式
良好的金錢觀念不是一上大學和出社會即擁有,很多上班族也是月光族。家長從小給予零用錢並花時間教導他們認識金錢。
讓孩子學會花小錢,以後才會花大錢。對於孩子要花自己的零用錢,家長盡量只給建議,不要阻擋。等到家庭會議,跟孩子討論這次消費中學習到的經驗,並修正花錢觀念,比不讓孩子花錢更能學習到聰明消費、延宕滿足與預算分配,未來出社會更能管理好薪水,成為金錢的主人。
作者介紹
媽咪老師Cindy,花蓮師院美教系,台藝大視傳所。原為幼兒美術老師,陪伴孩子成長中,不如教學順遂,遭遇孩子哭鬧不休和講也講不聽的挫折感。因而學習正向教養並成為正向教養講師、陰瑜珈老師、兒童理財老師。
期望推廣自身十二年不安親家庭教育,幫助更多家長們理解與孩子共學共成長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