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寶寶體溫升高,發燒了,爸爸媽媽就開始著急想要幫寶寶退燒。其實,找出發燒原因,比忙著退燒更為重要。如果看過醫師之後,寶寶還是不舒服,那麼可以試試本文介紹的方法幫寶寶散熱。
為什麼會發燒?
「發燒」本身是一種症狀,而不是一種病。造成寶寶發燒的常見原因,多半是因為身體受到某些疾病的感染,而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的變化,體溫才會升高。如果是病理性的發燒,例如:感冒、肺炎、支氣管炎等等,應該先找出病因,再根據疾病對症處理,當疾病緩解時,體溫自然就會下降。反過來看,如果寶寶長時間發燒不退,即使是溫度不高,那麼也代表寶寶身體出現問題,需要醫師及家長注意。因此,如果不了解病因,只是想著如何退燒,反而會錯失疾病的警訊。
除了疾病會引起發燒之外,對於體溫調節能力還不佳的寶寶來說,特別是2歲以前的幼兒,有時候也會因穿太多、環境太熱、運動過後、大哭過後而出現發燒現象。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,有些寶寶還會發生所謂的「夏季熱」,也就是隨著炎熱的天氣出現經常性、固定時段的體溫升高,但是經醫師檢查後,卻沒有發現疾病方面的問題。所以,如果只是「環境適應不良」的發燒,通常只要改變環境,例如減少衣物、開冷氣、多喝水等,發燒現象就會解除。
發燒不會燒壞腦袋
現在父母具備較多的育兒醫學常識,多半都已經了解發燒本身是不會將寶寶的腦袋給燒壞的。除非長時間高燒超過42度才有可能傷害腦細胞,而一般發燒很少超過41度,所以,父母不需太擔心。而事實上,可能傷害腦袋的原因,則是因為腦炎、腦膜炎等特殊疾病侵犯了腦部所造成,並非高燒本身導致腦袋或智力受損。所以,當寶寶生病時,家長應該留意病情變化,如果發現寶寶有嗜睡、活動力不佳、嘔吐、高燒不退、持續腹瀉等症狀,必要時需再次就醫檢查,以免延誤病情或併發其他疾病。
發現寶寶發燒了,該怎麼辦?
勿驚慌!可以先測量體溫,如果沒有超過38度,則為疑似發燒,可先讓寶寶多喝水、並降低室內溫度或檢查是否衣物穿太多。如果超過38度,就算是發燒了,可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的症狀,例如咳嗽、鼻塞、流鼻涕,如果也有這些感冒症狀出現,就要帶寶寶去看醫師,寶寶很可能感冒了。
如果寶寶活動力、精神狀況都很好,只是體溫較高,沒有伴隨其他症狀,那麼有可能只是一時體溫調節不當,可以先利用居家護理方式,讓寶寶適當降溫,並持續留意觀察。
如果寶寶是半夜發燒,並有出現呼吸困難、嘔吐不停、意識不清、抽搐等症狀,則需要立即就醫。如果是單純發燒,體溫超過38.5度時,可先讓寶寶服用幼兒專用退燒藥或使用塞劑,若寶寶可以入睡就先讓寶寶繼續睡覺,等白天再看情況就醫即可。
有些人覺得寶寶好像比較容易在半夜發燒,這是因為寶寶半夜沒有進食跟喝水,因體內缺少水分,加上有些父母習慣晚上關閉門窗或幫寶寶蓋較多被子,所以寶寶就容易在半夜發燒。平時家中應該備有幼兒退燒藥,以防突然發燒時,父母可以先做適當的處理。
如何正確測量寶寶體溫?
現在多半都是使用方便的耳溫槍,記得幫寶寶測量時,要向後下方輕拉耳朵,因為我們的外耳道不是直線狀,所以,往後下方輕拉可使耳道較平順,更能準確測量體溫。
有的耳溫槍需要定期更換耳套,如果發現耳套破損、髒汙時,要根據使用說明換新的耳套,以免影響測量的準確度。
居家退燒護理妙方
如果媽媽感覺寶寶不同於平日或是不放心時,那麼建議最好還是先帶寶寶看醫師,之後除了依照醫師的指示處理外,才考慮利用居家照護方式,舒緩發燒寶寶的不適。如果寶寶尚處於「畏冷期」,不需要急著幫寶寶進行泡溫水澡、溼毛巾裹腿法的物理退燒方式,可先讓寶寶多喝水、多休息。
退燒藥
所謂的發燒定義為肛溫38.5度、耳溫為38度、腋溫為37.5度以上。退燒藥則於發燒時使用,最主要的作用在於:
1.使體表的血管擴張,血液中的熱可經由體表散布到空氣中。
2.使汗液增加,流汗可以幫助孩子退燒。
3.使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溫度暫時降低。
4.使體內發炎的反應減緩。
經由以上這些作用後,體溫會有某種程度的暫時退燒。但是在退燒藥的藥效消失後,身體可能又會發燒,這是因為病毒還存在的緣故,須遵守醫師指示,不可自行縮短退燒藥間隔時間。
注意事項:若發現孩子有輕微發燒情形,不需要急著退燒,因為發燒對身體是一種保護機制,要先了解發燒原因,再著手降溫退燒,若自行服用退燒藥恐有延誤病情之慮,請依照醫師建議再使用。
以上說明由蘇珍儀藥師提供(達康美得連鎖藥局藥師)
居家退燒護理
1.調低冷氣空調溫度
可將室內溫度調降至24~25度左右,讓寶寶待在涼爽、舒適的環境裡。
2.溼毛巾裹腿法
準備兩條毛巾,浸泡溫水後再擰至快乾,接著將溼毛巾包覆寶寶小腿大約15~20分鐘。如果寶寶不願讓大人包裹,可以反覆幾次換溫水再蓋小腿也可以,之後再將小腿擦乾。這個方法可幫助身體循環,藉由腿部皮膚的毛孔來發散溫度。
3.泡溫水澡
放好溫度適中的洗澡水,讓寶寶進入水中浸泡10~15分鐘,之後再擦乾身體,穿上吸汗、透氣的衣服,也同樣具有排汗、降溫、促進循環的功效。
4.多補充水分
發燒會增加身體水分的散失,所以,多喝開水或果汁,以補充寶寶身體的水分,並讓寶寶多上幾次廁所,也可幫助身體散熱。